感觀意識和心法論風水
風生水起專欄(三十七-三十九)
感觀意識判讀法
前兩期談到風水著作的歷史背景,而有真偽兩版,而偽版反是皇室聖旨所頒,其內容差別很少,讓一般人無法分辨,必需對風水根源有相當程度的研究,自然可以發現其中奧妙,不致於誤導誤用。
這期就來談最近一篇風水界轟動的文章,其內容大抵分兩部份,第一部份是指用人的眼,耳,鼻,身和意識,也就是以人除去舌根以外的五根,去判別居住屋宅風水的好壞,這是最基本最平實的,感觀意識風水判讀法。
第二部份是說以佛家的”心法”,融入風水理論的新思維,也就是以人的心思,言語,行為和形象,去改變週遭環境的磁場,自己改變了,週圍的問題也就自然解決了。
初步略讀文章會覺得很有道理,尤其是出自佛家之言,以佛法為標榜開宗時,好像就沒有人再談論內容的對錯,沒有必要去惹無謂的麻煩;其實這篇文章的第一部份,就有很多值得爭議的論點,為避免讓一般真正要購屋的讀者朋友產生錯誤的引導,筆者願意花些時間,就三十年來一萬多個風水堪察個案的經驗,針對其中部份內容提出修正意見,給大家做參考。
如果以文章所說,眼睛看到美好的舒服的,耳朵聽到的聲音是悅耳好聽的,鼻子聞到的是芬芳好味道的等等就是好風水,那麼,個人感觀意識對環境磁場的感受,因人品味和需求的層次不同,風水評論不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了嗎?
感觀意識因時而異
尤其是加上時間點不同,同一個人感觀意識也會有不同的反應,例如現在是冬天,在接近中午的三個時辰看房子,感觀意識是溫暖的,會給比較高的感受和評價;但如果你在傍晚或晚上再去看一次,依經驗是會有不等程度的折扣,甚至會產生相反感觀意識的反應,如果再加上不同需求的人感受和反應,肯定不會像文章寫的那麼單純。
另外有很多人注重地基底下乾淨與否的問題,地下陰邪之物,例如人的陰魂或動物的骨骸,有些人是經常碰到而受驚嚇,但有些磁場強的人是碰不到也看不見,這種情形是不能用文章所談的,以個人感觀意識一概而論的。
地下陰邪之物的活動,也有因時間而強弱的問題,一般來說接近中午的幾個時辰,陽氣旺其活動力就減弱或不出現,傍晚到凌晨之間陰氣旺其活動力就強,所以仲介公司一般都會選擇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間,開放房子讓人進入察看,是有道理的也可以避免很多的困擾,但以買房的立場,建議最好傍晚或晚上再去走一趟,感觀意識肯定會有不同的反應。
感觀意識因季節而異
人對於房屋宅地的感觀意識,除了日夜不同時段會有不同的反應以外,季節寒暑和屋宅坐向,天候晴朗或陰雨風雷霜雪,同樣也會帶給人不同的感觀意識;尤其在氣候穩定度高的地區國家,屋宅的濕寒燥乾溫潤,人的感觀意識更是直覺又敏銳。
在中港台地區,都強調冬暖夏涼的才是好房子,主要是因為季節風強烈,屋宅座向必需能達到避開秋冬季的寒風,又能接納春夏季的涼風者,大抵只有三四個座向的屋宅,能符合這冬暖夏涼的要求,其餘座向的屋宅,就多少會曝露無法顧及的缺點,不同季節就很容易由感觀意識有不良的反應出來。
如果以最近一篇似是以佛法所寫的風水界轟動的文章所談,那麼這些無法避免因天候造成缺點的屋宅,就是風水不好?或是半年風水好半年不好?這是沒有原理依據也不負責任的說法;另外如再加上雷雨霜雪天候的負面影響,屋宅缺點會更加顯現,其評論就更容易給人造成誤導。
對一般人來說,會去談論屋宅的風水,大抵是在買房的前後,所顧及的除了感觀意識以外,還要讓家人的生活起居落實,人性與心理學同時存在,與屋宅磁場符合相融而落實;也就是天地人的配合,先天地靈磁場,後天山水表像,還要符合人本身的氣場,自然而融合則祥吉,反之則煩燥而逆凶。
洋人看風景華人重風水
也就是說,風水學自有其理論基礎,現代科技發達資訊取得容易,很容易就可以有吉凶判斷的智識,用點心去觀察注意,再加上專家簡單的提示,就可以寓風水於日常生活中。
洋人對於屋宅居住環境,則多以視覺感觀意識為主要訴求,其觀念也多表現在建築設計上,環境景觀及空間運用上,短時間祚看之下,很容易提昇感觀意識視覺效果,表現最明顯的就是賣房子的展示屋,抓住了提買屋人的心理,大大提昇了購買的慾望,只要財務允許成交率也跟著提高。
展示屋的屋宅造型和顏色,首重與當地環境的配合,空間運用及傢俱擺設,除了人體工學尺寸配合外,還兼具空間流暢與舒適的視覺;其中必然是經過多少建築美工藝術專家,還依季節氣溫精心調配的組合擺設,加上固定的建築尺寸,定尺的建築材料節省的建築成本,幾個環節共同組成的吸引力,提昇了地產界另一層次的發揮空間。
但要提醒華人一件事,華人和洋人對於住屋要求,空間需求和傢俱擺設的觀念不同,自己依樣建屋之後,才發覺很多方面和展示屋韻味大不相同;其原因是華人重風水和空間的實用,洋人則重風景和視覺感觀的調和,其中原委的奧妙待下回分解。
展示屋感觀意識的陷阱
上期提到賣房子的展示屋,確實在人的感觀意識方面很用心,時地空上抓住了買屋人的心理,提昇買地建屋的慾望和銷售的成交率。
但是華人和洋人對住屋的要求,空間運用和傢俱擺設的觀念不儘相同,通常洋人對空間比較容易滿足,華人對於屋宅空間則永遠都是少一間;自己依展示屋尺寸式樣建屋之後,才發覺很多方面和展示屋韻味大不相同,除了時空與現實運用對比產生不同的意念外,週邊環境土地長寬尺寸,屋宅座向陽光來風採光等,與當時展示屋情況不同,感觀意識自然也就不儘相同。
另外,洋人擺設傢俱,通常由空間的重心,配合主要傢俱擺置以外,其餘則多重情調的配合,大抵給人的感覺是簡單清爽;華人擺設則除主要傢俱以外,其餘的通常會由空間的邊邊角角先擺滿,所剩空間再做高效率的運用,通常以收納充實俱全為主,給人的感覺是五臟具全實用不缺;另外華人對傢俱的更新比較沒有概念,舊傢俱能用則用捨不得丟,越買越多空間則越不夠用,自然就沒有原來展示屋感觀意識的優點了。
展示屋空間除了傢俱及顏色運用,還可以在景觀規劃及其他飾品,巧妙的隱藏屋宅風水上的缺點;其他售屋者也可以運用相同的手法,加上景觀盆栽花飾雕塑,音樂室內清香劑等等,來提升人對屋宅感觀意識,但當買賣成交接手以後,撤除了這些障眼的飾品後,感觀意識的缺點就逐漸的展現。
不要做不負責任的言論
所以筆者建議,最近那篇風水界轟動的文章,說用人的眼,耳,鼻,身和意識,也就是以人除去舌根以外的五根,去做居住屋宅風水的好壞的風水判讀,不做風水基本智識認知的探討,那是不負責任的說法,我只能給這種論調是,”買屋者吃米粉,你喊什麼燒?”
大約這三十年來,也就是天時運期進入第七兌卦運,及第八運艮卦運的期間,有些似是創新而與傳統理念相違的事,層出不窮而多少改變了社會環境,當然有它提高層次推向進步,與世界接軌不可磨滅的功能,但也有幾個環節點上,因時間層次認知水平,德行修為不相同而導致反效果。
那篇風水界轟動的文章的第二部份,是說以佛家的”心法”,融入風水理論的新思維,也就是以人的心思,言語,行為和形象,去改變週遭環境的磁場,自己改變了,週圍的問題也就自然解決了。
以文章的內容,又出自佛家之言,老實說就不會有人再談論內容的對錯,更沒有必要去惹無謂的麻煩;但是近三十年來,筆者見過很多人因無佛家之能,但以佛家某些言論而行,導致行為理念似中不中,似洋不洋的情況,造成不少社會問題,深值我們認真的去探討。
大洋洲風水研究學會 澳大利亞易經學會 陳炎枝